简述: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的一次票房奇迹。2018年,《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厮杀的春节档杀出了一匹黑马。逆势反超,票房飘红,无人问津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的一次票房奇迹。 2018年,《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厮杀的春节档杀出了一匹黑马。 逆势反超,票房飘红,无人问津的《红海行动》出乎意料的炸出了一片天。 凭借着酣畅淋漓的射击打斗和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众多国人瞬间被《红海行动》俘获。 更重要的是,电影背后的真实事件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也门撤侨事件:2015年3月2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舰 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撤离中国公民。电影《红海行动》以此次行动为背景改编。 最近又出了部基于真实事件的战争片。 它选择的真实事件要更大胆,因为这个行动险些引发了世界第三次大战。 《巴尔干边界》 The Balkan Line 2019.3.21 战斗民族(俄罗斯)有多彪悍? 那可是一个敢把熊当家养宠物,把飞机开成过山车的民族。 可想而知,他们的电影会是什么样的。 那绝对是能动手绝对不BB,就是一个字:干! 所以电影《巴尔干边界》一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枪战: 森林中,六位全副武装,隐蔽躲藏的战士通过对讲机互通信息。 镜头随着对讲机里的声音依次切过,每个人三言两语,就把各自的角色交代的清清楚楚。 安德烈,小队的指挥官,负责对战斗形势作出判断。 维拉,小队狙击手,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 老兵巴尔亚,精通弹药,负责爆破技术。 其余的三人斯拉什,吉雷伊,戈利亚作为队伍的先锋手,与敌人近身搏斗,或枪战突袭。 从左至右:斯拉什,吉雷伊,戈利亚 他们各司其职,任务明确,再加上长期磨合出来的默契,整个小队所向披靡,战斗力无人能敌。 可战斗总是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凶险,战犯狠辣的一刀,戈利亚牺牲了。 多年的兄弟惨死眼前,他胸口上家人的照片还沾着未干的鲜血。 小队其他人都想手撕了这个战犯,却只能忍着悲痛任由战犯在他们面前嚣张。 因为这名战犯必须要活着,这是北约下给他们的命令。 20世纪末,苏联刚刚解体不久,西伯利亚草原上的铁熊民族的士气日益衰微。 苏联解体,再加上两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国力衰落,军事力量更是薄弱。当时俄罗斯空军和防空军大部分飞行员年飞行小时数为12-44小时,仅为美军飞行员的15%。40%-50%的国土不在雷达监视范围内,白天只有50%的飞机能起飞。 在国际上,俄罗斯的地位总是受北约打压。 安德烈等人代表的俄罗斯队伍对北约的尊重并未受到相应的敬意。 长久以来的压抑情绪,在战友的这次牺牲中终于爆发了。 安德烈二话不说,拎起战犯就把他从直升机上扔了下去。 这一扔,惹来了不小的麻烦,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小队解散,解除五人军职,他们开始流亡于各处。 一支俄罗斯最精锐的小队就此消失,当年的英雄全部失去了音信…… 直到多年后,一场战争将五人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巴尔干地区由于复杂的地理位置,以及敏感的民族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欧洲的一个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地图 1999年3月,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最终迫使南联盟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宣布撤出科索沃地区。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北约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1999年5月7日,北约轰炸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史称“五八事件”。 南联盟撤出后,政权真空的科索沃成为了国际势力较量的博弈场。 北约信心十足,以为成功拿下了科索沃,但他们忽视了背后虎视眈眈的俄罗斯。 电影中北约轰炸南联盟场景 俄罗斯知道科索沃被北约拿下后,南联盟的力量就会被削弱。 如此,俄罗斯在欧洲的力量将会被进一步的缩减,在与北约的博弈中他们将会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 于是,俄罗斯发起了一项秘密行动——抢占科索沃普利什蒂纳机场。 这个机场是科索沃境内唯一适合起降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机场,谁先占领了这里,谁就拥有了对科索沃的军事占有权。 但,战事纷扰的科索沃滋养了一大帮极端恐怖分子,南联盟撤出科索沃后,恐怖分子就占领了机场。 所以,在俄军到达机场前,需要有队伍清扫掉恐怖分子,并死守住机场。 这个艰巨的任务谁能办得到呢? 中尉贝克知道,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的只有安德烈的小队。 于是,他开始寻找流亡于各处的小队成员。 吉雷伊死性不改,成天泡妞把妹。 老兵巴尔亚当起了排雷专家。 维拉在一家妓院做打手。 斯拉什暗地里做杀手,收人钱财替人消灾。 四人为了能够重新回到祖国,同意参加这次的秘密行动。 但除了安德烈,他拒绝参与行动。 当年战友的死让他不想再卷进任何战争,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北约面前卑微的态度让他感到失望。 他换了个身份想要重新开始,却好巧不巧在买护照的时候,遇见了警察突袭检查。 老警长一眼就看出了安德烈不同常人的身手,他提议如果安德烈肯帮他们除掉当地极端恐怖分子斯慕克,就不计较安德烈的身份。 安德烈同意了。 安德烈凭借矫健的身手,救下了不少无辜的平民。 在接连的两次营救中,安德烈坏了斯慕克不少好事,自此,他与斯慕克的梁子彻底结下了。 斯慕克怀恨在心,杀死了老警长,绑架了和安德烈暗生情愫的女护士。 老警长手下的两名警察想要报仇,他们找到安德烈,三人决定攻去斯慕克老巢。 没成想,那个老巢正是此次俄罗斯秘密行动的地方——普利什蒂纳机场。 阴差阳错下,8人汇集在了机场。 另一边,斯慕克察觉到老巢被人占了,于是召集手下想要杀回去。 情况紧急,事态严峻,安德烈等人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即将到来的斯慕克大军。 夜幕低垂,百人恐怖分子开着战车气势汹汹逼来,严阵以待的8名战士能否等到百里之外的俄罗斯援军? 北约方面是否又察觉到了异样? 多方势力角逐,一场枪林弹雨的酣战开始上演…… 《巴尔干边界》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150分钟里通过各个角色的身份来勾勒当时复杂的战争背景。 二十年前的科索沃战争,世界各国关系剑拔弩张。 北约轰炸后,6月11日,200余名俄罗斯空降兵乘坐战车,从波黑边界出发,历时7个半小时,行军500多公里,提前达到了机场,等北约英军抵达时,俄军已经休憩良久。 空降兵是俄军一个独立兵种,由其国防部直接掌握,属于俄军的战略预备队,是俄军战斗力最强的王牌部队。俄罗斯空降兵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降兵部队,也是唯一的机械化空军兵部队。 俄罗斯空降兵 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纵然7000多名北约英军备有坦克和步兵战车等重型武器,同盟军的部队也在赶来的路上。 但这200多名高度戒备的俄军硬是唬住了北约部队。 据后来俄罗斯自由媒体报报道,当时的一名俄军指挥官曾对英军军官说:“我是否撤退取决于这些俄罗斯士兵,你去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撤出,他们可是来自那支曾击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 这句话无疑刺痛了英军。 要知道,拿破仑曾经逼得英国退到岛上去,希特勒曾经逼得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两支横扫欧洲大陆的军队,都是在莫斯科城下元气大伤,败北认输。 如此紧张的局势下,一旦爆发冲突绝对会引发世界第三次大战。 以《You‘re beautiful》而广为人知的英国歌手詹姆斯·布朗特就参与了这场紧张的对峙。 在科索沃战争时的詹姆斯·布朗特 他曾回忆,当时两方都已子弹上膛,战争马上就要打起。 最后是英军指挥官在权衡之下,决定与俄军进行谈判,才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俄军此次出其不意的闪电行动,最终为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的外交斡旋中争得了主动权,也重塑了其国际影响力。 这个精彩的军事行动直到今天依旧被津津乐道。 不过,《巴尔干边界》却把这个行动弱化,只是将其作为背景。 影片换了个视角,更多的去关注在战争下痛苦挣扎的人。 在当时波诡云谲的战争背景下,战士们用生命在拼杀,去守卫自己的国家,守护自己的爱人。 战火下培养起的兄弟情更是令人动容。 电影中就有个情节说明了这一点,当八人占领了机场后,斯拉什搜到了斯慕克一个装有现金的保险箱。 斯拉什表情复杂,观众们都以为他会被这笔赃款诱惑。 斯拉什找到了安德烈,告诉他控制室里有个背包,里面装了钱和地址,请帮他寄给戈利亚。 “那是戈利亚的钱,这是他应得的,他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妻子,她们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命悬一线之际,斯拉什依旧牵挂着当年死去的战友。 并肩作战的数个年月,战火摧残下受的伤,流的泪,也许在高层指挥司令眼里也许不值一提。 但他们的队友却明白那其中的痛。 所以,战斗中,斯拉什驾着油车冲向斯慕克大军的时候。 其他队友一边顶着炮火战斗,一边含泪说出最壮丽的告别词:“再见,斯拉什,一会儿见。” 没有声嘶力竭的咆哮呐喊,硝烟弥漫的战场里,一秒的迟疑犹豫,都会被不长眼的子弹爆头。 他们将悲痛埋在心底,将怒火融进更加猛烈的炮火,这才是最真实的战场写照。 《巴尔干边界》虽是一部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合拍的战争片。 但它没有刻意的去弘扬俄罗斯爱国主义情怀,而是站在人类族群的角度来审视战争。 电影无时无刻不在用细节来烘衬战争的残酷。 比如,电影就安排了两个孩子,形成一种意味颇深的对比。 被斯慕克抓走的难民中的一个小女孩,在大人们的帮助下趁机躲藏起来,逃过了屠杀。 小女孩满脸污垢,神情怯弱。 她对外界的人始终不信任,直到看到8人在对抗斯慕克的时候,她才小心翼翼的出现。 可想而知,这场战争以后将会在她心中落上怎样的一层阴影。 另一个小男孩自小在毒窝长大,被恐怖分子的极端思想感染。 他眼露凶光,面露杀气,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与他的年龄和外表不符的狠毒。 他当起了斯慕克的侦察兵,骑着童车摇摇晃晃的在机场里侦查敌况。 当小男孩离去时,老兵默默地感叹:“每一次战斗前,我都祈祷孩子们不要出现”。 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血肉模糊的厮杀,更是在于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 阴鸷的恐怖分子假借宗教之名进行屠杀,蛊惑下一代的孩童,为圣战献身。 这样的思想荼毒让数以万计的孩子以枪支为玩具参与战争。 成人们的权利厮杀,不知泯灭掉了多少幼童的纯真天性。 这,才是战争最可怕的地方。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 “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我想电影也是如此。 它带给我们的反思,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环境。 詹姆斯·布朗特在那个险些发生第三次大战的对峙夜,创作了反战情绪浓烈的歌曲《No Bravery》 在世界的另一角,一些被炮弹炸的满脸鲜血的孩子在哭喊; 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在啜泣; 断肢的平民费力在乱飞的子弹中奔跑…… 每当想起在遥远的他方,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人们的悲惨境遇。 我们总会忍不住低头为他们祈祷,忍不住为他们落泪,忍不住感念: 和平,真的来之不易。 参考资料: 1.《艰难时世——20世纪末俄罗斯武装力量状况侧写》 For 凤凰网军事 (巴尔干边界) 缅怀二十年前战争中逝去的三位中国记者 和平,真的来之不易 |
友情提示:请勿长时间观看西瓜影视,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版权声明:瓜播电影网提供的所有链接均通过搜索引擎生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免责声明:西瓜影院将逐步删除和规避程序自动搜索采集到的不提供分享的版权影视。西瓜电影网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请大家支持正版。
西瓜影院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权利人通知瓜播电影网,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站务邮箱:https://www.guabo.net